05
2021-11
叶建亮:科创一体化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之际,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做客11月4日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评点科创协同如何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叶建亮认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科技创新成就尤为突出。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点首先是要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国家要求长三角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世界级创新产业集聚地。科技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科创一体化平台和环境的塑造和持续优化,是我们朝着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大步迈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科创成就的取得是一个综合环境和基础能力体现,它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整合能力的提升、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的大幅度推进,以及各种阻碍资源跨区域流动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除。因此,它更为综合的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进展。 叶建亮谈到,三年来,长三角在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谋篇布局,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的25.68%。中国创新主体前20强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1/3强,包括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以及合肥七个城市名列其中,远远超过其他地区。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创新指数提高了22.4%,创新合作、资源共享、成果共用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跨区域专利转移量增长超过一倍,去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1.4万余项,技术交易金额达到544亿元。与此同时,,三省一市不断协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共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启动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长三角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长三角协同开展攻关的项目数和金额占比均超过80%。去年底,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做出了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战略部署。《规划》提出了两个发展目标: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应该说,依托一体化的科创共同体建设,创新发展正全面开花结果,引领一体化发展。 浙江省这几年也是积极打造科创共同体,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特别是立足人才跨区域合作和优化配置,借力长三角一体化,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和环境,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集聚地,强有力的支撑着浙江省科技创新的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叶建亮认为,创新引领的一体化,对浙江省而言也存在不少的挑战。比如浙江省在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培育发展上,一直存在短板。我们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上也存在制约。基础原创研究、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奋力打造区域性绕国家科学中心,加大重大科学装置、国家创新平台、国家实验室等载体的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我省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同时,要积极发挥科创一体化的协同效应,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和科研体制。另外,继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和渠道建设,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无缝对接,精准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7
2021-09
中心与杭州市区域合作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副主任宋学印受聘为“杭州都市圈”专家
5月13日,以“共享数智机遇、共促区域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杭州都市圈现代化数智发展会议在杭举行,中心副主任宋学印受邀参加会议,并聘任为“杭州都市圈专家”,指导杭州都市圈工作。 宋学印代表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与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杭州市都市圈协调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表主题演讲“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量化指数与动力机制”。 NEWS主题演讲 宋学印表示该指数分解出开放一体化、创新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福利一体化五大维度,构建出包含约50个变量的三级指标构架。根据量测空间层次,可以分为区域层、都市圈层、城市层,分别对标五大维度,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层次的特点。通过对比都市圈城市和非都市圈城市的高质量一体化指数,可以发现,都市圈城市高质量一体化指数明显高于后者。 其中以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以及南京都市圈为例,上海都市圈的开放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高于另外两者,杭州都市圈创新一体化和福利一体化高于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 通过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可以发现“高质量一体化三大动力机制”。其一,都市圈化,是当前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空间路径;其二,内循环,即共建强大内需体系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市场路径;其三,数字化,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新兴技术路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2020与都市圈的结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决策参考。首先,新阶段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都市圈层次的一体化是一个主载体、动力源、加速器,可考虑优先将示范区的改革成果在都市圈推广应用;其次,深度发展数字贸易,消除数据烟筒,构建长三角一致化数字营商环境,推动通过数字空间投射远程公共服务,以线上一体化引领、加速线下一体化;最后,建区域大市场,特别是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提升产业链双循环能力。
25
2021-07
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全体会议
7月25日,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1年全体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书记、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飞霞,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学印以及中心其他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中心主任黄先海教授对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予支持和鼓励,并重点强调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的重要性。浙江省全力支持智库建设,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智库单位之一,中心继续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长三角一体化决策方案,发挥智库研究特色优势为各级各部门决策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服务。团队成员已经在数字长三角、数字治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形成了全国领先研究成果,多人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批示。黄先海提出中心要加强与其他研究中心的合作,例如区域发展中心,以此实现共赢。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做了中心工作报告,回顾了中心在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所取得了成果,特别是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智库支撑单位,参与了长三角地区的十四五规划研究,连续出版数字长三角战略系列报告,以及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高峰论坛。同时中心积极参与浙江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参与编制浙江大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组建嘉兴研究院和智慧绿洲等研究机构,牵头组建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等一些列工作。另外,中心的一系列智库成果也获得批示,并在部分高层次报刊和媒体上发声,中心影响力不断提升。叶建亮教授还汇报了下一步中心的主要工作,尤其是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和提升研究影响力方面,提出了中心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心副主任卢飞霞介绍了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成立背景、发展情况以及与本中心的关系。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于2019年5月,由浙大发起并担任首届联盟主席,由中心承担大部分秘书处工作。经过两年的发展,成员单位在原先五所高校(复旦、上交、南大、浙大、中科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所(同济、合肥工大、中国美院),期间已发布了15个合作项目,出台了联盟章程和三年行动计划,并与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签约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中心副主任宋学印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根基,挖掘学术研究特色,宋学印提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数字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创新。数字经济在长三角地区特色明显,创新活跃,为智库研究打下丰富的实践基础;第二,双循环条件下的贸易、分工与全球价值链理论,长三角地区是双循环战略枢纽,在全国双循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地位,优先可以研究“双循环”发展;第三,准前沿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或者是后发赶超研究。长三角地区率先进入高收入经济体,正处于向发达经济体迈进的关键阶段,在阶段跃升与模式转化过程中,长三角近水楼台先得月,为增长模式以及创新领跑模式研究提供了丰富基础。 本次中心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预祝中心日后工作开展顺利,继续为长三角建设做出贡献。NEWS
01
2021-06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图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第一次管委会2021年5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揭牌仪式在嘉兴市秀洲区光伏科技馆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嘉兴秀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德威为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揭牌,并为研究院院长、副院长颁发聘书。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由浙江大学与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聚焦智能光电、先进能源、数字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工作,属于新型研发机构。以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引导,结合嘉兴秀洲区产业优势和浙江大学科研优势,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下设三个中心、一个研究室:智能光电创新中心、先进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数字安全创新中心、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室。其中,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室主要依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和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的学科和研究基础,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参与国家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助力国家战略与地方政策的同向互动,成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可信赖的决策咨询智库。图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揭牌仪式 图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聘书颁发现场,黄先海宣布第一届管理委员会成立。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院长高翔汇报了研究院的工作进展与发展规划;研究院各中心负责人分别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刘德威表示,欢迎浙江大学的师生到嘉兴来创新创业。以共建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为契机,加快实现与浙江大学的全面融合,共同打造开放、温暖、贴心的人才“生态圈”。图 嘉兴市秀洲区区长刘德威黄先海表示,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的成立,是浙江大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校区双方将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立足点,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端智库打造、优秀人才培养、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图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图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院长高翔汇报工作最后,黄先海希望研究院继续秉持以“求是创新”为内核的浙大校训,共同努力将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建设好。 原文来源: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2021年5月31日
31
2021-05
《红船从“浙”里起航》浙江高校巡展启动仪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5月31日,《红船从“浙”里起航——中国共产党在浙江(1921—1949)》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巡展高校行启动仪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举行。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支持单位,协助了本次启动仪式顺利召开。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飞霞等出席了活动。共同出席的还有浙江日报、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城乡创意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黄先海致辞 启动仪式 今年,是标志性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浙江,是被历史标记的地方,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承载的是党对浙江人民的关怀以及浙江人民对党的爱戴。浙江人,做为红船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必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由此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江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联合浙江省博物馆(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行动,共同推动开展《红船从“浙”里起航》大型巡展高校行活动。浙江大学作为始发站,必将继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7
2021-05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与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达成战略合作
5月27日,长三角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在江苏无锡举行,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与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服务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三省一市主要领导见证签约。此前一天,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与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举行座谈交流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三省一市工商联和两大联盟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作总结讲话。浙大副校长黄先海出席。根据协议,两个联盟将面向区域高等教育与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构建产教协同发展共同体。重点围绕联盟协同、创新赋能、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持四个方面,共同探索实施12项行动计划。在推动两大联盟开放协同方面,双方将组织“学者企业家高端对话会”,推动学界与业界深度对话,搭建思维碰撞的高端交流平台;实施“名校名企战略合作计划”,打造大学、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共同体;实施“揭榜挂帅精准行动计划”,推动大企业技术需求与专家教授的精准匹配,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问题。在加强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方面,双方将实施“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计划”,推动校企共建高端合作平台,培育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实施“公共技术创新服务计划”,提升区域创新辐射能力,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实施“成果转化培育示范计划”,推动共建一批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双创示范基地、中试和产业化基地等,并探索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深化创新人才合作培养方面,双方将实施“重点人才联合引进计划”,合力引进全球高端人才;实施“企业家导师领航计划”,推动优秀企业家、技术专家等担任大学兼职兼任教师、研究生合作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等;实施“高端育人基地建设计划”,探索共建高端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创新创业基地等育人平台,支持师生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实施“就业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引导优秀毕业生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新时代企业家提升计划”,探索企业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合力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在开展高端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双方将实施“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研究计划”,围绕长三角产业发展战略,合力推动产业链联盟与高水平大学共建高水平智库,开展产业战略研究,共同促进重点行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据介绍,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是由浙江大学倡议,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发起的长三角区域高水平大学联盟。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是由长三角地区鼓励支持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主要负责人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组织。内容来源:浙大新闻办文字记者:柯溢能图片来源:新华网本文编辑:尺泽责任编辑:杨金︱周伊晨
25
2021-05
中心拜访杭州市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局
5月25日,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和副主任宋学印、中国城市报大数据专委会战略合作部主任丁浩一行拜访杭州市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局。与杭州市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局副局长黄宏瞻、区域合作处处长赵波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本着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完成了本次交流洽谈。黄宏瞻表示,区域发展局负责多个板块的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全市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工作;其次,指导、协调和服务区域经济合作工作;再者,统筹杭州市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的相关工作;最后,牵头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发展相关工作。黄副局长重点强调了杭州都市圈的重要性,与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合作,杭州都市圈是很好的切入点。叶建亮对杭州区域合作局的支持和肯定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就双方合作,提出了几点思考。数字化转型正是一个热点话题,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为核心内容的新经济形态,随着经济数字化的趋势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数字经济和其他领域数字化改革相辅相成,螺旋上升发展,以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正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区域合作是现在区域发展的大趋势,区域协作的关键在于区域内各城市打破行政壁垒,他提出,各城市在发展经济时应树立“区域经济共同体”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宋学印表示对双方的项目和课题合作充满信心,同时提出了可实施的合作点。以杭州都市圈为中心,双方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杭州都市圈树立率先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的理念,做出示范意义,以此形成学术报告,向有关领导汇报。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在要素流动和配置一体化方面远远滞后,要从上海示范区走出来,转移以都市圈为载体的做相关的研究,深入挖掘要素流动和配置一体化在杭州都市圈中发挥的作用。另外,杭州都市圈率先实现整体自治,为全国都市圈发展起到表率作用。丁浩表示数据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中国城市报作为专业媒体,同样致力于用数据作为事实支撑,对于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和杭州市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局,他十分有信心,并表示会在媒体方面对双方合作进行助力。赵波表达了对叶副主任和宋副主任的观点的赞同,并表示进一步落实双方合作,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杭州都市圈发展需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提供专业意见和专业团队。同时区域合作局非常重视“指数”研究,并表示可以将”指数“应用于杭州都市圈发展研究。杭州都市圈特聘专家也可以与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逐步建立合作,搭建专业科研团队。双方本次沟通非常畅通,访问圆满成功。双方合作板块已有雏形,期待双方合作尽快落地实施,更期待下一次深入沟通。
08
2021-05
中心副主任宋学印受邀参加“指数”汇报工作
5月8号,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学印副研究员应湖州市区域合作办公室邀请,前往湖州市政协,就“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2020“进行汇报讲解,并与湖州区域合作办何锋峰主任就下一步展开合作,进行了深入沟通。 该指数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兼容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层面,深挖价格一致性、产业协同性、前沿收敛性三大学术基础,融合学术性、应用性、国际性、可视性四大目标,分解出开放一体化、创新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福利一体化五大维度,构建出包含约50个变量的三级指标构架,形成全方位综合性测算体系,具有城市横向评分、纵向趋势预测、政策情景仿真等多维功能,可为长三角一体化水平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平台,国内其他热点区域亦可参考实施。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已完成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综合测算程序、测算成果分析。跟进目前测算结果显示,无论是学术性指标,还是应用型指标,过去10年,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均稳步上升。根据学术性指标测算,相比2010年增长了33%,达到45.9分。该分数综合了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国际前沿的差距,具有长期观察价值。在市场一体化方面,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产品市场一体化分值,且最近几年进步速度较慢。预示着要素市场一体化配置改革,将成为驱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从应用型指标的二级指标细分来看,开放一体化水平处于最高分值,表明长三角地区国际化水平处于较高地位。但在2017年出现峰值分数47.86分后出现下滑,反映出中美贸易摩擦对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影响。生态一体化稳步上升,表明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且生态联保联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创新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目前已达到43.27分。从实际指标数据看,长三角地区2018年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2.4%,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85件,与国际前沿国家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远高于全国9.8件.表明长三角地区为区域创新疏通创新要素流动的障碍,由此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在五大应用型指标中,涉及民生福祉的福利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得分较低,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未来的短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