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4-09
黄先海、吴屹帆新书推荐:《经济数字化与企业创新》
《经济数字化与企业创新》黄先海 吴屹帆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由新一轮技术革命驱动的经济转型,经济数字化不仅创造了许多全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也深刻地改变了部分原有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运作方式,进而影响它们在经济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和活跃程度,创新活动便是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活动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主体更广的姿态持续地拓展人类知识和技术的边界。借助打破时空藩篱的数字技术,数量庞大、距离遥远的思想和观点得以汇聚、整合并相互碰撞,进而孕育出更多具有突破性和开创性的创新成果。对于伴随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而来的创新模式改变和创新更加活跃的观察,让我们意识到有必要更加深入地思考经济数字化与创新的关系,尤其是经济数字化借由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间的相互作用对作为社会创新主要来源的企业创新施加影响的一般模式和经济逻辑。本书从技术特性视角重新定义并测度了经济数字化,运用数理模型在理论上系统分析了经济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一般模式和作用机制;基于两大最新的微观数据库——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中国企业网络招聘数据库,利用多种回归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对中国情境下经济数字化的企业创新效应进行了细致的实证研究。本书的工作为科学评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并编制相关监测指数提供了优化方案,为合理制定数字经济治理制度框架以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进而推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政策建议。
10
2024-04
浙江省经信厅投资处一级调研员陈昌杰率队到访中心
2024年4月10日下午,浙江省经信厅投资处一级调研员陈昌杰率队到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座谈交流。浙江省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国平,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自斌,浙江省图灵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邓强 ,浙江省产业发展中心干部李文浩等参加座谈会。陈昌杰调研员提出双方合作可以就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从目前课题组已有项目基础上,融合经信厅的课题要求,建立初步合作;其次,基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先进做法,聚焦在“产业和共富”两个关键词,提炼总结系统化经验,深入到基层领导班子,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另外,叶教授表示,在双方展开合作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社会媒体宣传,邀请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做官方报道,提高社会影响力,双方合作成果实现可视化。最后,双方达成共识,近期组织前往嘉善、桐乡等地开展调研活动,尽快推动双方合作落地。
01
2024-04
新时期FDI、国际贸易与数字化转型” 国际会议顺利举行
3月30日,新时期FDI、国际贸易与数字化转型” 国际会议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顺利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湖南大学经贸学院、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等支持合办。会议特邀嘉宾来自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香港珠海学院、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赫塞希尔大学、加拿大统计局、卢布尔雅那大学、拉瓦尔大学等高校或机构。同时有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大学、湖北大学、东华大学、波兹南经济与商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50多位学者,以及众多校内师生参会交流。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杨高举副教授主持,并邀请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副校长、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联合主编、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教授首先致辞。黄教授向与会者致以热烈欢迎,并对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以及跨国公司研究会的组织和支持表达了感谢。黄教授指出,作为当前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趋势,数字化引领着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基于此,浙江大学在数字经济、数字管理和数字治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浙江大学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数字“特色,有力支撑了浙江大学在QS、ESI等榜单中的排名。最后,黄教授希望这次联合会议能为参会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祝愿所有人在杭州度过美好时光。
25
2024-03
中心主任黄先海教授受邀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3月24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中方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昊主持开幕式;论坛外方主席,安达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埃文·格林伯格致辞。 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来自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和中外知名学者,围绕“持续发展的中国”这一论坛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教授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
25
2024-03
叶建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先行探路作用
推进区域一体化,破除市场分割,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强劲动力的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内外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中央赋予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求长三角三省一市不断打破行政壁垒,深化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探路作用。 体制机制创新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促进跨区域经济交流和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一直努力探索。从允许跨区域商品流通到“星期天工程师”制度,从建立城市经济协调会到探索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长三角三省一市在跨区域协同发展和治理上超前谋划,大胆探索,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仅推动了区域内商品资源和要素更加便捷的流通,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而且不少探索经验已在全国推广,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着力突破跨区域协调发展的难点堵点,积极探索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和机制,形成了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发和集成性制度创新,促进了区域内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极大地推动了高质量统一大市场建设。 长三角区域构建了“上下联动、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常态化跨区域合作机制。三省一市每年轮值举办主要领导人座谈会,谋划跨区域协同发展重大问题。在国家规划引领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围绕规划衔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重大问题,编制区域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并设立专题合作组,发挥对接国家战略的服务平台功能和推动协调长三角各地贯彻落实的枢纽作用。三省一市相关党政机关分别建立了职能领域的跨区域横向沟通机制,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跨区域合作联盟。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突破了行政区划的藩篱,促进了区域内发展的协同和市场制度的衔接。 长三角跨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框架基本形成。构建了统一登记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信息共享、统一创新步调的长三角区域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推动了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和市场信用一体化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统一大市场建设。长三角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升级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成为全国跨区域生态文明治理的样板。推进多规合一,制定实施跨省域地方性国土空间规划,协同推进区域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极大提升了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建设成效。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基础,实现了跨区域数据的共享应用、业务标准互认、流程跨省通办、医保社保异地结转等,这些措施便利了企业人员交流,促进了公共服务和资源的互惠共享,提升了企业和公众的一体化获得感。 长三角区域在一体化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示范案例。例如,建立了跨省域规划联编联审制度,统一了规划技术标准并对控制性详规进行联编联审,为探索跨区域规划编制管理实施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示范。形成了项目跨区域一体化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省际毗邻地区重大项目和跨区域企业投资项目的联合监管制度。推动了跨区域要素资源市场化统筹使用制度,建立了跨区域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机制、污染排放权、碳汇交易制度和环评制度改革集成等一系列制度。 以制度创新推进区域一体化走深走实 站在新起点,长三角区域要在打破区域分割,推动形成更高质量统一大市场的制度改革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全国跨行政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有效的经验做法,通过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引领其他领域的体制机制变革。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在前列。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制度。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分割、部门分割和机构分割仍然存在,创新资源的分配、使用、监管、绩效考核仍然依赖于行政管理体系,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共享还面临诸多制约。长三角区域应充分利用创新基础优势和市场机制优势,在创新资源的获取投入、创新要素的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和创新激励体系、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平台的运营管理、创新人才的引育等各节点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构建科技资源全方位流通融合、各类资源充分参与、各创新主体协作共赢的新型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要立足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的开放高地,也是内外双循环的枢纽,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竞争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扩大制度型开放力度,就是要打破各种壁垒,为资本、货物、服务、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和产品跨境流动提供制度型基础设施。特别是要着眼于增强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以及在对外商投资、国际人才居留、跨国经贸合作便利化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和国际化接轨力度。要加快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投融资环境,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行业管制制度,稳步推进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与长三角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与此同时,要围绕自由贸易港(区)试验示范,完善进出口管理体制和税费制度,提高对外贸易便捷度,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 完善区域市场制度体系衔接,加快区域间市场深度融合。要着眼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土地制度、劳动人事制度、金融和资本监管制度的改革创新。要加快建设和完善技术、环境和数据等新兴要素市场,在产权确立和保护、交易规则和平台建立、安全与监管制度完善、包容性体系打造等方面,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新兴要素市场发展壮大和提高配置效率的体制机制。要重点完善政府市场干预行为的规范,尤其是进一步破除地方政府不规范介入市场、地方保护主义、歧视性的地方政策法规等。要清理废除各种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内外有别的歧视性政策实施公平竞争审查。 要着眼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共享。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持续优化政务流程,提高跨区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继续优化城乡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特别是着眼长三角城市体系和城乡格局,积极探索更加自由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流动更加畅通便利。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核心民生领域大胆突破,在共享与均等化上先行先试,促进长三角区域民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医共体”“教共体”等平台,拓宽民生资源跨区域流通渠道,建立有效机制激励民生资源丰富地区向落后地区流动。要着力推动长三角社会保障标准一体化,积极探索长三角社会保障收支协同一体的有效运作模式,切实推进核心民生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 要着眼更高质量的一体化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趋势,打破常规,积极探索跨区域治理新模式。围绕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区域功能分工、民生共享等区域一体化实施举措,积极探索区域内权责利分担共享、对等且有区别的税收体制和财政转移制度。总结提炼和优化各类“飞地”制度创新, 着力探索省际边界区域的共同治理模式。围绕低碳和绿色转型,继续探索和优化跨区域河流湖泊的综合整治和生态补偿体制,进一步完善碳汇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等生态资源市场体系,拓宽和便利生态价值的实现。围绕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在市场准入、标准认定、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实现区域内融合贯通,“一张清单”管理。继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原载于《时事报告》2024年第二期,25-27页。《时事报告》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时政月刊,是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宣传、教育工作者认识、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必备学习资料
16
2023-11
黄先海:“数实融合”为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天地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国际性的信息发布会、思想分享会和工作推进会。”先后五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黄先海教授表示,浙江大学既是乌镇峰会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一方面,浙大为峰会持续提供了人才支撑、思想支撑与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浙大的创新技术也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得到了展示与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得以更进一步地推广,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0.83万亿元,占长三角GDP总量的44.26%。黄先海表示,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大,数字核心产业比重高;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备,覆盖率高;数据产出规模与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因此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支撑,数字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黄先海介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长三角正在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模式,“这个模式是以龙头企业或平台为引领、支撑,与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合作的一种产业生态体系。”在平台带动的之下,长三角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数实融合”正在为这些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天地。 新的产业模式下,平台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分工机制一直是黄先海关注的问题。他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平台对中小微企业的赋能,助力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同时协调好利益分配机制,探索构建新的平台治理模式。黄先海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而乌镇峰会在这个过程中带来了更多可能。 原文摘自:“世界互联网大会”公众号
11
2023-11
叶建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年结硕果 阔步再向前
编者按: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和充分受益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参加东方卫视《今晚》节目点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热点问题。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响应中央号召,一起推动园区跨省合作,科创走廊共建、科技资源共享;一起防控大气污染、治理湖泊河道,建设美丽大花园;长三角基础设施加速实现互动互联,一起打造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不断提升“长三角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下好同一盘棋 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苏浙皖“大合唱”让1+3>4,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增加到8个,数量约占全国1/3。据预测,2023年长三角经济总量有可能会接近31万亿元,5年净增量达10万亿元。 此外,2022年长三角外贸规模创下新高,进出口额达15.1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高达35.8%。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一体化的战略引领,更为这一区域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一个直观的体验是,5年间长三角夜间灯光指数增长了57.24%,连接城市的灯光带越来越密集。“国家赋予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应该说,这五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如此点评。在叶建亮看来,亮眼“成绩单”的背后,一是得益于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二则因为三省一市建立起“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即以三省一市领导人座谈会为代表的“决策层”,以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为代表的协调层、以“长三办”以及重点专项合作组为代表的“执行层”,三个层级各司其职,协调推进,把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当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原本基础就比较好,“地理相近、人文相亲,产业互补”。从创新链到世界级产业集群 长三角一体化还有哪些发力点? 上海是开放前沿、创新高地,江苏实体经济强劲,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安徽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厚积薄发的科技资源……如何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必答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创新处于核心地位。对此,叶建亮指出,长三角区域具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等诸多优势,伴随着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各地对接需求,聚拢要素,联合攻关,聚集了一批领先的创新链和创新平台。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聚合战略科技力量,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串起创新链……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23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4万余台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高水平科技供给有效支撑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链到产业链,近5年来,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携手打造起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形成产业协作一体化新格局。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长三角地区约占四成。今年5月28日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的国产大飞机C919,擦亮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名牌。事实上,在中国商飞带动下,仅G60科创走廊沿线的九城(区),就有千家企业被纳入大飞机产业链,共同发展。在合肥,比亚迪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并在蚌埠、滁州、阜阳等地设立了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高压电器、线束等关键零部件配套基地,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而叶建亮认为,当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经济、科技及安全等领域都在深刻调整,面对外部挑战新要求,长三角要在集成电路、量子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夯实基础、潜心发力,取得更大成绩来引领国家创新,稳定供产业链,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使命的题中之义。 共建民生“幸福圈”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显著标志。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增强,进一步提升跨区域的人流往来。今年9月28日,南京到上海的第二条城际高速铁路——沪宁沿江高铁正式投入运营。这条高铁将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7个“百强县(市、区)”如珠玉般串起,将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分县域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 6月24日,苏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开通,并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实现无感换乘,跨省市轨道交通系统深度互联互通,在国内尚属首次。从此,早餐在苏州吃奥灶面,中午品阳澄湖大闸蟹,晚上在上海迪士尼赏烟花,只需一张地铁票就能无缝连接“双城生活”。近5年来,高铁轨道不断延伸、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公众跨省一卡通行、交通管理跨区域联通……让长三角区域的互联互通,更为便捷,很多此前的“断头路”,“堵塞点”被一一打通 在叶建亮看来,近年来长三角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也给予“长三角居民”最多贴身感受,同城效应日益显现。而他认为,下一步一方面要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突出不同交通方式间的优化、衔接、融合与协调,“整合港口、铁路、航空乃至公路等,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分工和产业链条的嵌入,比如和‘一带一路’衔接等”。另一方面,基于交通互联互通的都市圈,要强化产业链优势互补,构建良好的产业协同分工的生态体系,“比如嘉兴正在建的第二个机场,它是‘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就是助力加快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物流节点、枢纽”。除了交通“同城化”,对2.37亿“长三角居民”来说,一体化发展的最直观感受,还来自是生活“品质化”,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跨省申领身份证、跨省户口迁移、跨省就医、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诸多领域,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创新举措,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其中,长三角在全国率先启动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41座城市的1.5万余家医疗机构,均可跨省直接结算,累计惠及1300万人次。叶建亮认为,未来人才流通将愈发频繁,人才流通本身意味着非常重要的资源优化配置,将极大地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而为了促进人才流通、人尽其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区域紧密结合的公共服务,作为相应的配套,“比如随迁小孩的就学问题,比如纳税地和享用公共服务地错位产生的收支矛盾如何来解决,等等”,在叶建亮看来,这些都是未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在机制提升上进行创新的“必答题”。 (原文摘自:看看新闻Knews客户端)
24
2023-10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叶建亮教授文章“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编者按:《新华文摘》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新华文摘杂志社编辑出版,作为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权威期刊,编选了大量优秀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等。2023年第20期全文转载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文章“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探讨如何提振当前民营经济信心。
20
2023-04
叶建亮:消博会——如何提振消费信心?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于2023年4月11日至4月15日在海南海口举办。本届消博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许多细分行业的国际头部品牌将首次参展,300多个品牌的1000余款产品将进行首发首秀。浙江也组织了19家优质企业参展。4月19日晚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接受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专访,对本届消博会在提振消费信心和提升高水平开放上的意义进行了点评。叶建亮认为,消费既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提振预期的“风向标”。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举办,不仅对提振国内消费信心,扩大内需意义重大,而且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成就,为全球经济恢复注入活力和信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次国际消博会,也是海南全面启动全岛封关前的最后一届消博会,对于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是一次全方的相关改革成效的场景检验,对加快和完善自贸港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具有指向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消费品进口一直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不断显现,对全球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引领消费品发展潮流和创新方向的商家,也越来越看重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纷纷将首发首秀新品和精品投放到中国市场。这些精品展示的背后,体现了消博会在消费市场上的全球引领性定位,也是我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消博会通过将全球优质消费品资源和商家汇集起来,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内市场供给结构,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推动全球消费资源和要素顺畅流动、高效共享,实现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但是浙江制造曾经以廉价低质的小商品闻名。此次浙江组织参展的19家优质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体现了年来,浙江省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我省数字制造、科技制造、品牌制造、绿色制造的突出亮点。同时,消博会是一个见世面、看风向标的舞台。在消博会上,这些头部品牌都是有备而来,产品“剧透”了他们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理解以及高品质、个性化、重服务的消费升级趋势,这些为企业下一步产品设计制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我们跟优等生同台竞技,可以学到消费品领域的前沿的、创新的、高端的业态,企业也可以看到产业发展的方向,来提升品质、促进创新。另外,通过消博会把更多的优质消费品引入浙江,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多元的、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品质消费的普及普惠,为扩大消费需求注入新动力。
18
2023-04
中心观点 | 叶建亮教授:长三角一体化如何跑出融合加速度?
4月12日至13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共谋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计,书写交流合作新篇章。4月13日晚,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对如何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行了点评。 叶建亮认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一直有串门走亲的传统。今年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当前,我们面临在一个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谋求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也是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承载特殊战略使命的希望之地。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点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对新课题,长三角如何挑起大梁、创新打法?三省一市需要更大力度的协同谋划,加快创新,率先攻坚突围。特别是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同构、功能交叉,关键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配置瘀点堵点难破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加以解决。特别是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赋予长三角更多的跨区域协调方面的制度创新空间和改革激励。对浙江省而言,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优势,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放大一体化的乘数效应。 视频原文件地址:http://wap.cztv.com/tv/40/1957086.html
16
2023-04
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应邀在信电学院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
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应邀在信电学院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近日,为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高端智库-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叶建亮教授受邀在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做题为“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专题报告。 叶建亮教授围绕“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做了解读。他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对新发展格局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指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形态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基础支撑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现如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动力受困、经济全球化逆行现象频出,新发展格局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叶建亮从“人才资源错配”“行业标准制定阻力重重””协调共富”三个角度对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做出了举例说明。他强调,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重考验,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本次报告会让信电学院的师生更加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 原文摘自: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官网
13
2023-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 用”标志性成果专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3年4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用(2022YFF0902000)”顺利举办标志性成果专题研讨会。会议由课题一负责人主持,各课题负责人及骨干人员出席会议。 会上,课题一负责人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宋学印首先对项目自启动以来的整体推进情况进行了汇总介绍。他表示,目前项目各课题均已进入正式研发状态,部分内容已取得了专利、软著及论文申请等阶段性成果,项目整体处于平稳有序进行中。宋老师强调,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教授、项目顾问专家尹建伟教授高度重视项目标志性成果谋划及产出情况,望各课题组认真吸取项目启动会上专家及领导的意见,通过本次会议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项目最终取得高水平、高质量、高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奠定坚实基础。图片:宋学印副研究员随后,按照会议议程,课题一理论标准、课题二共性技术分别与课题三、课题四、课题五三个应用场景就项目标志性成果的界定和实施路径展开交叉讨论。课题二负责人及骨干人员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东祥、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研究员潘晓华;课题三负责人及骨干人员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管理中心副研究员贝毅君、特聘研究员于智;课题四负责人及骨干人员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宋震亚、杭州医康慧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董科雄;课题五骨干人员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管理中心研究员张金山分别发言并参与讨论。会议最终形成了构建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普惠赋能共同富裕新道路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科技赋能公共服务普惠供给共性技术平台、面向健康人群及特殊人群的普惠职业教育辅助平台、普惠医疗智能服务平台、普惠金融大模型及数字人等标志性成果目标的意见。会议还进一步推进了建立动态例会制度、完善财务咨询制度、组建项目宣发小组等运行管理机制建设,为项目接下来的统一管理和高质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13
2023-04
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一行到访并座谈交流
2023年4月13日下午,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黄国强,嘉兴市社科联副主席胡勤芳,嘉兴市社科联秘书长朱振宇一行与中心团队座谈交流“嘉兴之路”项目推进事宜。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自斌副教授及中心团队成员参加本次座谈会。 叶教授首先介绍了“嘉兴之路”项目推进情况,目前招投标进行比较顺利,对于下一步工作,叶主任提出几点设想,首先,近期组织开展项目发布会,对外宣发本次项目基本情况;其次后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议,研究过程中,以宣传部为主引导设置媒体专栏对外宣发阶段性研究成果。黄部长肯定了叶教授团队实力,并同时强调了媒体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黄部长提出,于近期召开“八八战略”二十周年主题论坛,“嘉兴之路”项目发布会可与论坛内容交叉结合,积极推动项目进程。
21
2023-03
科技赋能 共同富裕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顺利召开
近日,由浙江大学牵头,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教授任项目负责人,联合中国移动、浙江信产、同花顺、浙大滨江院、医康慧联、金华市中心医院、吉云教育等9家行业头部单位共同实施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咨询会顺利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金国处长、浙江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邵晖副处长,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杨波院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栋副处长、陈立明主管及项目牵头单位管理部门等领导莅临指导。会议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丁香乾教授、浙江大学尹建伟教授、浙江大学李实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颜成钢教授、南京大学林辉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华主任担任咨询会专家。会议由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红兵主持,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人员列席会议,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方红生教授出席会议。实施方案汇报项目负责人黄先海副校长系统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项目针对公共服务面临“供给不充分、供需不匹配、触达不普惠、机制不明晰、评测不准确”的全链条挑战,研究建立公共服务普惠供给评价标准,探索优质资源约束下普惠供给能效与优化匹配模式,构建多元多变需求情境下的个体化服务供给方法,开展理论-技术-应用全链条攻关,并选择职业教育、普惠医疗、财富管理等三大典型场景,在浙江3大地市开展示范应用。黄校长表示,项目的实施最终将形成“1+1+3”成果,即提出1套普惠视角的共同富裕理论与评价体系、构建1套普惠供给的科技赋能共同富裕解决方案、打造覆盖1000万人口群体的3大数字化示范应用平台,从科技赋能这一方向努力为浙江共同富裕、全国共同富裕探索全链条方案。专家质询与指导在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汇报后,专项组对实施方案整体表示肯定,项目责任专家丁香乾教授表示,实施方案的制定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要着重考虑课题任务对项目整体的支撑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项目平稳有序推进。专家组成员尹建伟教授、李实教授、颜成钢教授、林辉教授及杨华主任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就项目下分的五个课题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指导。 会议最后,张金国处长发表总结致辞,张处首先肯定了黄校长项目组在项目申报及立项以来做出的努力,同时强调项目各参与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同心协力,要深刻理解指南文件各项内容及要求,紧紧围绕项目指南目标,在凝练公共服务感知与评测方法学研究、智能服务和辅助服务的供给技术等方面多出标志性成果。 会议至此圆满结束。本次会议有序梳理了项目任务书、实施方案等,征询了专家领导的意见,为“面向共同富裕的公共服务普惠供给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13
2023-03
黄先海教授受邀参加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新一批未来实验室启动会
2023年3月1日,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新一批未来实验室启动暨2023年工作部署动员会在祥符荡园区顺利召开。会议旨在凝聚共识、厘清任务、明晰方向,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指导部署整体性推进“攻坚之年”各项工作。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利中,嘉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锡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俞益东等有关企业代表,学校相关院系负责人、校外平台代表、中心全体员工参加。活动由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范骁辉主持。 会上举行了浙江大学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浙江大学未来城市(未来水务)实验室、浙江大学未来环境实验室等新一批未来实验室揭牌及实验室负责人聘任仪式。 黄先海教授对智慧绿洲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对嘉善县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黄先海副校长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浙江大学将全面实施使命引领型大学发展战略,开启在高远使命引领下,奋力拔尖造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希望智慧绿洲全面参与实施使命引领型大学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围绕国家战略进行战略迭代工作主线,瞄准世界一流、擘画发展蓝图,高水平谋划落实平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平台能级显著跃升,打造人才会聚新高地、科研攻坚强引擎、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闯出一条绿洲特色的高能级平台发展新路,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引领未来绿色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学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嘉善“双示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赋予科创新优势新动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原文摘自: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公众号
17
2023-02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在中国·嘉善城市推介大会暨嘉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作推介发言
2月17日下午,中国·嘉善城市推介大会暨嘉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嘉善举行,大会分为“战略嘉善”“品质嘉善”“共富嘉善”三个篇章,嘉兴市委书记陈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建忠,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等出席会议。会上,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以《心向未来 砥砺前行 坚定不移打造引领未来绿色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题作智慧绿洲发展规划推介。他表示,智慧绿洲将坚持聚焦“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引育高层次人才、打造未来绿色产业”四大核心任务,全力打造引领未来和触摸未来的“重要窗口”,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浙大力量、彰显浙大担当。始终坚持高标定位,全力推进平台科创能级提升,加快推进“科技、人才、产业”融为一体的创新高地建设;组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聚四海之智、借八方之力,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人才力量集聚裂变,打造科创人才会聚新高地;大力培育融合创新优生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打通从创新力到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最后,黄先海副校长诚邀各路英才加入智慧绿洲,共同创业,共铸辉煌!积极投身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共同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23
2022-12
会议预告 | 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研讨会 暨2022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年度峰会
09
2022-12
叶建亮教授应邀参加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暨咨政客厅·专家问策会
近日,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暨咨政客厅·专家问策会在嘉兴举行。会议由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嘉兴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嘉兴市委政策研究室协办。 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教授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做主题演讲。演讲题为《区域一体化:从统一大市场到共同富裕》的报告。他指出,长三角一体化不仅要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先行示范,更要在统一大市场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推进上探索有效路径。 内容转载:嘉兴学院官方订阅号
25
2022-08
中心主任黄先海合作论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黄先海教授和陈航宇助理研究员在《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5日第11版联合发表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的文章,全文如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鲜明主题、制度基础、战略举措、第一动力、主要着力点、重要法宝、重要保障和方法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创造性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强调要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创造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创造性提出树立和坚持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的理论。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创造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强调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提供了根本遵循。 创造性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问题,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创造性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和需要关系的理论。强调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带来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创造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有机衔接起来,全面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创造性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强调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 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 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等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推动协调发展,要坚持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坚持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坚持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的关键是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坚持开放发展,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推动共享发展,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要求,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创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传统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畅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断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为各类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共同发展。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引和集聚国际优质资源,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制度,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推进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融合发展。 (作者分别为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16
2021-10
中心副主任宋学印受邀参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周年建设工作现场会
10 月1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周年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苏州吴江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回顾总结示范区两年来的工作成果,谋划下一阶段更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思路举措,加快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的新热土、聚能聚才的强磁场,在服务全国大局、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学印受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邀请参加本次现场会议,与到场其他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