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海、宋学印等:政府数字化转型、社会福利与共同富裕

2025-01-03 来源: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访问次数:31

政府数字化转型、社会福利与共同富裕

黄先海  朱昊杰  袁逸铭  孙涌铭  宋学印


提  要:在数字化这一时代进程中,数字治理、政府赋能理念的崛起,对增进社会福利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化转型投入显著促进了地方社会福利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服务型政府建设能有效提升地方社会福利,且高效协同的政务平台扩大了这一福利增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治理变革能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与创业活力,实现社会福利增长;结合城市异质性特征,本文还发现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中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发展差距的数字鸿沟挑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政府数字化转型;治理现代化;社会福利;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的基本途径。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积极开展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政府-市场关系、政府-社会关系的构建,引领和驱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两大背景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

本文基于2017-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和地方政府采购公告数据,以地方政府数字采购测度其数字化转型投入水平,研究政府数字化转型对于地区社会福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投入能显著促进地方社会福利水平增长。一方面,政府数字化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赋能型政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更加廉洁透明的政府,进而提高地方社会福利。另一方面,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影响政府数字化投入促进社会福利增进的正向作用,更高水平的平台服务能级、更活跃的政务互动以及更快速的需求响应,使得政府数字化投入所产生的福利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开展数字化转型,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了城市创新活力和创业活力,进而有助于实现社会福利的提升;此外,数字鸿沟阻碍会阻碍政府数字化转型形成的福利效应,且主要表现老龄化在程度高、人力资本程度低的城市。

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本文考察佐证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投入的经济社会福利增进作用。现有研究较少从政府数字化变革的视角开展研究,本文借助政府数字化转型投入水平的定量测度,评估了其产生的社会福利增进作用。同时,文章实证检验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和政务服务平台驱动赋能的福利增进机制渠道,并探究分析政府数字治理变革在创新与创业路径的福利影响,揭示了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治理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丰富了政府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方式,现有研究对于政府数字化建设水平主要通过政策冲击和文本分析进行刻画(刘文革等,2024),本文以政府采购形成的数据、服务、技术等资本要素积累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投入水平的代理变量,反映城市层面政府数字化转型进展情况,并采用政府信息化历史数据的工具变量和多期DID方法来处理因果识别中的内生性问题。

第三,本文进一步探究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数字鸿沟挑战,丰富了公共部门数字化变革中数字鸿沟现象的理解。现有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主要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观察数字技术有偏性带来的收入分布变动情况,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数字技术普及普惠的重要抓手,在数字转型化的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存在普惠技术不普惠的情况,导致公共服务改善条件分布、能力分布的作用失灵。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形成如下政策启示:

(1)加快赋能型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治理现代化能力实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加速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支撑政府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推进政府组织结构、体制机制协同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互联网+”智慧监管,简化商事登记、流程审批、办税缴费等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各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民政、文旅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普惠性均等化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惠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推进资源整合和数据开放,多方主体共建共享强化平台赋能机制。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探索政企协力合作的有效机制,健全政民双向互动的治理模式。打破央地间、区域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加强政务机构内部及其与外部之间的广泛链接,以标准化建设和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缓解“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数字化变革的价值创造能力。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和公共数据开放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营造数据要素流通良好生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完善建设运营格局,实现数字政府建设行稳致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

(3)兼顾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破解结构性难题释放社会福利增长潜力。不同类型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程度差距较大,在数字化基础、城市治理复杂度、公共服务重点、组织推进难度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要求地方政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特色和需求,找好切入点,走出特色转型之路。同时要注重防范数字鸿沟引致的分化效应,着力以公共服务创新供给提升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人力资本分布,注重信息无障碍化建设,发展普惠性数字技术。要保障信息获取和服务供给的公平性,提高优质公共服务的触达性,进一步深化各类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服务能力、服务资源融合,拓展“泛在化”政务服务渠道,积极应对数字鸿沟的挑战,兼顾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