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海教授:发挥“一带一路”上的高校作用

2023-10-12 来源: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 访问次数:10

编者按:今年5月,由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主办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隆重举办。中国外文局旗下人民画报社主办的《丝路瞭望》在2023年第6聚焦栏目重磅推出专家观点和分论坛观点精粹。本期分享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先海教授专家观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添砖加瓦,发挥了高校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通过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浙大国际联合学院与200多个学校携手打造教育国际合作品牌,成立一带一路学院,实行人才培养归口管理,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带一路留学生教育基地。推进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联通,设立中国学、临床医学、海洋学、农学等一批特色人才项目。实施了致远海外行动计划”“亚洲领袖项目等一批短期交流项目,组织学校师生赴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合作国家交流访问。

 

 

 

二是构建“一带一路”研究高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撑。20147月,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201412月,以西部院为主要依托,整合校内相关研究力量,成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20203月,区域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心成立以来,通过浙江经验提升促进东西互动,通过沿边开发开放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内外联动;围绕区域协调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依托浙大多学科综合优势,将区域经济合作、社会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三大研究方向,人才培养和数据资源库作为两大支撑平台。

 

 

 

为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还先后成立了浙江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等。以区域中心、西部院为代表的浙大智库集群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为“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及落地路径谋划贡献智慧。

 

 

 

三是依托文理工农医多学科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如联合共建“中国一印度尼西亚海洋科学与技术中心”“中国一印度尼西亚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浙江一马来西亚传统药物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参与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修复工程、以色列旧石器时代遗址等政府重大项目,共同应对生态能源、人口健康、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推进国际医疗合作,加入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等组织,将先进医疗技术和优秀人才辐射匈牙利、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四是打造“一带一路”高端论坛、精品书系等品牌,提升多元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从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凝练全球议题,成功举办包括G20杭州峰会重要配套会议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  “两山理念与实践国际会议、国际展望大会等在内的重大活动,并定期举办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论坛、海上丝绸之路高端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品牌论坛。

 

 

 

以图书为文化交流载体,牵头承编国内首部权威“一带一路”建设知识普及型读物《“一带一路”读本》《“一带一路”一百问》,并输出15个语种版权。组织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的专家整理、翻译和编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精要》《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一带一路与青年机遇》等书系。加强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研究,出版了《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等专辑。

 

 

 

原文摘自: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公众号